“這條背街小巷叫善文東街七巷,長420米、寬6米,建于1993年,建成時間較長,導致路面破損比較嚴重,同時地下各類管網也存在著建設不夠完善或年久失修等問題。為此,我們將它納入改造計劃,堅持系統改造、綜合提升,具體說呢,就是污水管網疏通、自來水和燃氣管道改造、停車位施劃、飛線捆扎、路燈安裝等地上地下工程,一體施工、同步推進,能夠有效避免街巷的二次開挖、破壞。”6月30日,在善文東街改造提升現場,龍泉街道黨工委書記馬洪杰接受了記者采訪。
小街巷,大民生。馬洪杰告訴記者,今年,龍泉街道將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作為方便居民出行、提升居民獲得感和滿意度的突破目標之一,納入街道年度十件惠民實事工程,26條背街小巷全面開始施工,計劃投資600余萬元,堅持硬化、綠化、亮化、美化、凈化、文化“六化”并舉,全力推進相關工作。目前,已完成改造7條,剩余19條正在加快推進,預計7月上旬全面完成。
據馬洪杰介紹,針對我市深化城市品質提升三年攻堅行動實施方案中提出的八大提升行動、21項具體任務,龍泉街道逐條對照、細化分解、穩步推進,堅持拆改并舉、建管并重,在推進城市有機更新、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提升城市治理水平等方面協同發力。全力加快梁場、馮東馮西等棚改區域掃尾清零和安置房建設,盛泉路區域居民提前實現回遷新房,我市第一個“第四代建筑”(樾景臺)加快推進,即將開啟“戶戶有庭院,家家有花園”的居住新方式。搶抓棚改契機,加快推進墨子大道南延等9條道路建設,學院東路、善文東街2條道路建成通車,形成四縱十橫東部路網格局。突出抓好荊河上游綜合治理和公園游園等“山水林田大會戰”重點工程實施,確保新增綠化面積不低于30萬平方米。14個老舊小區改造工程全面開工,2處農貿市場完成改造,第六代農貿市場(安康市場)即將落地建設,龍泉苑、荊泉北路2個社區入選全省“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入開展美德信用建設,探索“九個一”美德信用雙向賦能新路徑,營造了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
“下一步,我們將咬定任務目標不放松、鼓足干勁再發力,腳踏實地、埋頭苦干,干出城市品質的新提升,干出居民群眾的真滿意,為加快推動‘中華善城、現代滕州’強勢崛起,進一步展現‘魯南第一縣’雄風作出龍泉貢獻。”采訪的最后馬洪杰說道。
(甘甜? 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