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名翟,春秋末期戰國初期宋國人? ,一說魯陽人,一說滕國人。宋國貴族目夷的后裔? ?,曾擔任宋國大夫? 。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墨家學派創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
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死后,墨家分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墨子弟子根據墨子生平事跡的史料,收集其語錄,編成了《墨子》一書。
早年經歷
墨子先祖是殷商王室? ,是宋國君主宋襄公的哥哥目夷的后代? ?,目夷生前是宋襄公的大司馬,后來他的后代因故從貴族降為平民。后簡略為墨姓。?
墨子約出生在春秋末年周敬王四十年(約公元前480年),一說周敬王四十四年(公元前476年)。雖然其先祖是貴族,但墨子卻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農民出身的哲學家。?
作為一個平民,墨子在少年時代做過牧童,學過木工。據說他制作守城器械的本領比公輸班還要高明。他自稱是“鄙人”,被人稱為“布衣之士”。作為沒落的貴族后裔,墨子自然也受到必不可少的文化教育,《史記》記載墨子曾做過宋國大夫。?
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人,他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鄉,滔滔的黃河奔流東去,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復自己先祖曾經有過的榮光。?
師從儒者
墨子穿著草鞋,步行天下,開始在各地游學。據《淮南子·要略》之說,墨子原為儒門弟子。墨子曾從師于儒者,學習孔子的儒學, 稱道堯舜禹,學習《詩》《書》《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因不滿儒家學說而另創一對立的學派。?
創立墨學
墨子最終舍掉了儒學,另立新說,在各地聚眾講學,以激烈的言辭抨擊儒家和各諸侯國的暴政。大批的手工業者和下層士人開始追隨墨子,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墨家學派,成為儒家的主要反對派。
墨家是一個宣揚仁政的學派。在代表新型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時期和儒家相對立的最大的一個學派,并列為“顯學”。在當時的百家爭鳴中,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積極宣傳自己的學說。為宣傳自己的主張,墨子廣收門徒,一般的親信弟子達到數百人之多,形成了聲勢浩大的墨家學派。?
周游列國
墨子在宋昭公時曾做過宋國大夫。但以后地位下降,接近勞動者。墨子的行跡很廣,東到齊,北到鄭、衛,并打算到越國,但終未成行。?
墨子曾阻止魯陽文君攻打鄭國,說服魯班而止楚攻宋。墨子多次訪問楚國,獻書給楚惠王。楚惠王打算以書社封墨子,但墨子最終沒有接受。后來他又拒絕了楚王賜給他的封地,離開了楚國。越王邀請墨子作官,并許給他以五百里的封地。墨子以“聽我的勸告,按我講的道理辦事”作為前往條件,而不計較封地與爵祿,目的是為了實現自己的政治抱負和思想主張,遭到越王拒絕。墨子晚年來到齊國,企圖勸止項子牛討伐魯國,但沒有成功。?
墨家三分
在墨子晚年,儒墨齊名。墨子死后,墨家弟子仍“充滿天下”、“不可勝數”,故戰國時期雖有諸子百家,但“儒墨顯學”則是百家之首。墨子死后,墨家分裂為相里氏之墨,相夫氏之墨,鄧陵氏之墨三個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