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鎮級索
滕國古都西十二里有古鎮級索,相傳西周初年始建滕國時,有索氏來這里居住,最初名“索”。又傳索的四周地勢高低如級(階梯),土岡蜿蜒如索,又名“級索”,是滕國開國之后的經貿集鎮。元代這里叫“吉相集”,明清時代叫“級索集”或“級索街”。《滕志》對這里有明代以前的記載,清代《滕縣志》載有關于級索起源的考證文章,刻在《地藏寺》碑上,立在地藏寺內。碑文由明代舉人顏守耕撰寫。顏守耕,字心伊,號登恒,級索顏家胡同(今在農貿市場處)人,不同版本的文獻分別載名、字、號,《古滕顏氏族譜》載他的號,三者均為一人。
據傳,錯叔繡來滕立國帶來了“百工”,周代“百工食官”,吃國家俸祿,其中有索匠,后稱繩匠,主管監種桑麻和制繩在這里安家落戶,傳說索氏故宅就是后來級索供銷社舊址。后來在這里興建地藏寺,到明代還有斑駁難辨的古碑。明代在寺內再設學宮,為遠近培育出眾多人才,今在縣志里還可查證。顏守耕就是在學宮成才考中秀才和舉人的。到清末這里已失去昔日的輝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又在這里成立了級索供銷社。
古鎮舊時有寨,東門外有天齊廟、歇馬亭及娘娘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天齊廟改做醫院,歇馬亭還存古柏數棵,亭東荊河支流北岸的娘娘廟內,有送子娘娘懷抱一個裸體男嬰塑像。天齊廟南有古石井,水質甘甜,最宜沏茶和做豆腐腦。寨外西北二里有龍崮堆,又名望龍山,山上有廟,登山臺階十三級,道家稱為上天梯。古鎮有八景:歇馬亭、娘娘廟、古石井、天齊廟、望龍山、上天梯、地藏寺、級索集,明智的級索人曾以這些人文景觀和歷史傳說招來遠近文人商賈,交流文化,開展經貿,增進繁榮。40年前,祖居三道街的王德珍老人曾告知筆者。
古鎮有從遠古傳來的“大犁”,很像“大禹治水”圖中的“耒”或“耜”,鐵制農具大犁到上世紀60年代仍在使用。級索手工業制品種類繁多,瓜條加工制品工藝獨特曾遠銷數省,桑麻種植及制品得天獨厚。級索人嗜茶,是茶葉的銷售重鎮,因而古鎮在江南最富勝名,尤其在茶鄉杭州。古鎮的古會在夏歷四月初五和十月二十。趕集歌謠是:級索街,真稀奇,十天這里十二集,逢單東門集,逢雙西門集,五、十牛馬也來趕大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