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以通過推拿穴位能夠改善兒童體質,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有病治病,未病先防’的目的。”近日,在龍泉街道弘道片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面向居民開展的“社區微業”技能學堂——推拿技能培訓活動,受到了廣大群眾普遍歡迎。
龍泉街道弘道片區開展的“社區微業”技能學堂,是我市大力推動社區就業全方位擴容提質,助力居民在“家門口”實現就業、獲得收入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我市人社系統深入開展“社區微業”行動,積極優化就業治理模式,依托社區(村)黨群服務中心等便民服務場所,采取融入式、合作式等模式,在黨建工作中全面嵌入就業服務元素,夯實基層社區就業工作根基。截至目前,共在全市范圍內設立了30余處“黨建+就業”工作驛站,推動我市構建起了黨建引領基層就業服務的新態勢。提升工作協同性,由市人社局牽頭,建立起了人社系統工作人員聯系基層就業服務網點工作機制。定期指導全市各社區(村)基層就業服務網點開展求職招聘、職業指導、技能培訓、創業支持等工作,推動形成“機構+網點”的一體化就業服務格局。擴大就業覆蓋面,圍繞“暢通就業微循環、重塑就業大格局”的工作主線,結合“榴棗歸鄉”工程實施,大力推進“15分鐘就業服務圈”體系建設,打通就業工作“最后一公里”。截至目前,全市21個鎮(街)均建立了集失業登記、需求歸集、崗位推送、能力提升、創業推介、職業指導、精準匹配、政策宣傳、補貼申領于一體的公益性就業服務平臺。
為豐富就業供給形態,延展社區就業層次,我市發揮志愿者、城鄉公益崗等基層隊伍作用,廣泛采集用工需求,并定期在社區居民廣場、商超、零工驛站等“家門口”崗位集市上更新招工信息,打造“數據收集-人崗匹配-推薦就業”的鏈條式“即時快招”就業模式。今年以來,先后帶動周邊洪西、洪東等社區(村)群眾就業200余人,成功招引35名優秀青年人才來滕返滕就業。聚焦“二孩媽媽”、低齡老年人等群體的“就業+顧家”的雙訴求,積極引入有條件的職業培訓機構,開發收益性更強的技能培訓項目,保障居民兼職就業需求。完善社區創業場景,助力居民小微創業需求,積極動員社會力量為社區提供項目推介、創業輔導等服務,精準打造社區微創空間,鼓勵支持更多適合居民的小微創業項目落地社區。
我市大力開展基層就業人才服務培訓,提升基層工作人員服務能力,今年以來,累計開展培訓140余人次。強化數字賦能,借助“智慧人社”一體化建設契機,持續推行“網上辦”“掌上辦”“視頻代辦”等網辦服務模式,綜合采取預約服務、上門服務、遠程服務、代辦服務等便民服務措施,更好滿足社區群眾的就業服務需求。積極利用社區資源,對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一對一”落實“12333”式服務,確保就業服務可感可及。加深市場融合,支持我市各經營性人力資源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等深度參與基層就業網點搭建,鼓勵運用市場化運作模式,盤活整合各類就業信息、崗位資源,為社區居民提供專業化、多樣化就業服務,滿足差異化、個性化需求,匯聚各方面共同促進就業的合力。今年,我市人才發展集團在棗莊市率先揭牌成立,有力推動我市人力資源工作再上新臺階。
(朱婷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