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棗莊市委、市政府發布通報,對在“八五”普法依法治理中期工作中表現突出的100個集體和200名個人予以通報表揚。其中,我市12個集體和25名個人受到通報表揚。
據了解,“八五”普法開展以來,我市司法系統堅持統籌謀劃,突出創新發展,立足于以人為本,通過整合各類法治宣傳資源,形成普法合力,人民群眾的法治素養不斷提升,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我市堅持筑牢主陣地,組建“八五”普法講師團、青少年普法志愿團等普法宣傳主力軍,依托“孔子學堂”、美麗鄉村建設等建設普法陣地1491處,推動法治教育活動在鄉村全面開花。將法治文化與“善”文化相結合,融入魯班文化、墨子文化等獨具地方特色的文化基因,進一步傳承班墨文化精神,弘揚法治、廉政、愛國思想,形成法治文化品牌。發揮柳琴戲劇團優勢,堅持“送法下鄉”與“送戲下鄉”相結合,讓群眾更直觀、方便接受法治文化熏陶。
我市大力弘揚主旋律,創新普法形式和載體,圍繞“智慧司法·滕州樣板”目標,探索“互聯網+普法宣傳”新模式,依托微信公眾號、抖音、政務頭條號等推進“互聯網+法治文化”,打造指尖上的法治文化建設陣地。不斷延伸普法宣傳觸角,引導群眾增強法治觀念和法律意識。開辦并發布《大眾看“典”》視頻普法欄目24期,制作播出《法治時空》電視普法欄目12期。開發“法治文化云展廳”程序平臺,全面宣傳法治文化。
我市深入開展“鄉村振興·法治同行”法律服務活動,探索“1+4+5+N”法律服務代理機制工作新模式,設立服務中小微企業協作聯動辦公室,成立各類法律服務團6個,采取線上線下方式,全力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全市各鎮街公共法律服務工作站實現全覆蓋,1195個村(社區)全部設立司法行政工作室,建立各類調解組織1223個,所有村(社區)全部配備法律顧問,不斷增強群眾的法治獲得感和幸福感。通過網格接訴即辦“微循環”,村(社區)協商辦理“小循環”,市、鎮(街)聯動處置“大循環”閉環流轉,對群眾訴求分級受理、分類處置,用心用情解決群眾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
(田璐?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