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魯南大地滕州這片歷史悠久而又充滿活力的土地上,有一位名字響亮的人物,他不僅是山東山森數控技術有限公司的掌舵人,還是滕州市人大代表、滕州市機械工業協會會長,他就是張士銀。作為數控技術領域的領航者和地方經濟發展的積極推動者,張士銀以他的智慧、勇氣和擔當,書寫了一段段令人矚目的篇章,展現了一位新時代人大代表和企業家的別樣風采。
1984年,張士銀畢業于棗莊工業學校,畢業后分配到魯南機床廠,從事機床電器設計、編程、調試、維修等工作。1998年初就職于大連大森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從事數控系統的研發、銷售、服務等工作。當時,公司主要代理日本安川的數控系統,工作過程中,他走遍了中國的大部分機床制造企業。
2001年,張士銀注冊了一個叫“滕州市山森數控設備廠”的企業,從一個100平方米的小廠房起步,生產出“機床操作面板”。從此,他的人生與數控技術緊密相連。2009年,他創立了山東山森數控技術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機床配套件的研發、生產、銷售,主打產品有20余項、1000多種規格,中外客戶達2000余家,是機床行業品種最多、工藝最全、配套最廣的企業。在他的帶領下,山森數控成長為國內數控機床行業的佼佼者,形成了年產數控機床操作面板8萬套、數控系統2萬套的生產能力。主導產品數控機床操作面板市場占有率82.3%,居國內第一位,是國內最大的數控機床數控配套產品的研發和生產基地,其技術水平代表了我國行業最高水平。自主研發的機床操作面板、智能電盤、電子車床等產品,打破了國外技術封鎖,填補了國內空白,榮獲多項省市級科技進步獎項,成為了中國制造業自主可控的驕傲。
張士銀深知,單個企業的成功只是開始,整個行業的繁榮才是真正的勝利。2016年,他被推選為滕州市機械工業協會會長,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在他倡議和推動下,協會定期舉辦技術論壇、產品展示會,搭建起企業間交流合作的橋梁,促進了技術共享和市場開拓。張士銀還特別重視人才培養和引進,與高校合作建立實訓基地,為行業輸送了大量高素質技能人才,為滕州乃至山東省的機械工業轉型升級注入了新鮮血液。
作為市人大代表,張士銀深知自己肩負著群眾的重托。他經常深入基層調研,與工人、技術人員面對面交流,聽取他們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在人代會上,張士銀提出了兩條與機床有關的建議,一是針對滕州市機床創新體系功能弱化、“產學研”中“研”的缺位問題,建議優選機床企業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及相關高校,加快建設高端數控機床重點實驗室,形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強大合力;二是針對國產高端數控核心部件在關鍵領域沒有得到充足應用的問題,建議推動關鍵領域用戶和機床骨干企業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實現同步研發、共同驗證和利益共享。這兩條建議直擊行業痛點,得到了廣泛共鳴和支持。他不遺余力地為行業爭取政策紅利,推動了一系列促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
張士銀這位從技術員成長起來的企業家、人大代表,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在數控技術的浪潮中,他是那個引領潮流的舵手;在行業發展的征途上,他是那個勇于探索的先驅;在人民群眾的心中,他是那個溫暖而堅定的力量。張士銀的風采,正是新時代背景下,無數奮斗在技術前沿和公共事務中的人大代表的縮影,他們用汗水和智慧,共同繪就了一幅幅絢麗多彩的時代畫卷。
開欄語:當前,我市正處在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從產業升級到鄉村振興,從民生改善到生態治理,無不凝聚著人大代表的智慧與汗水。他們或深耕一線,推動重點項目建設;或扎根社區,破解群眾“急難愁盼”;或建言獻策,助力城市品質提升。在市十九屆人大四次會議即將召開之際,本報今日起推出“人大代表風采”專欄,聚焦扎根基層、履職為民的優秀人大代表,講述他們傾聽民聲、匯聚民智、服務發展的生動實踐,展現新時代人大代表的責任擔當與為民情懷,激勵他們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更加務實的作風,為加快建設“中華善城、現代滕州”貢獻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