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市人民法院強化協同配合、暢通銜接機制,持續開展打擊拒執犯罪工作,切實保障勝訴當事人合法權益,先后移送、辦理拒執犯罪案件8件,以實際行動維護司法權威。
為依法嚴厲打擊規避、抗拒執行等違法行為,去年以來,市人民法院共限制高消費4471人次,納入失信名單327人次,發布被執行人懸賞公告4期62人,全方位壓縮失信被執行人空間。同時,通過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官方網站等新媒體平臺發布集中執行現場視頻、懸賞公告、拒執罪司法解釋,拍攝發布拒執罪短視頻,著力營造打擊失信、倡導誠信的社會氛圍。
市人民法院靈活使用拘傳、拘留、罰款等各項強制措施,做到“法律講透、措施用盡、壓力給足”,將“拒不執行判決、裁定可能構成犯罪”作為權利義務告知內容之一,形成威懾效應,有效遏制了各種抗拒、規避執行行為。堅持內部辦案一體化協同、外部資源全方位聚合,努力提升協作質效。在內部,做好立審執有效銜接,在充分發揮以保促調、以保促審、以保促執作用的同時,做好督促履行和判后答疑工作,在裁判文書尾頁,另附《自動履行告知書》,警示可能面臨的負面信用評價及法律后果,從源頭減少拒執行為產生。規范拒執罪辦案流程,對涉嫌構成拒執犯罪的被執行人或相關人員,逐案逐人登記造冊,逐案搜集犯罪證據,提升打擊精準度。在外部,借助“點對點”司法查控系統,與有關部門就司法拘留、拒執打擊、“預查封”等事項建立合作機制,進一步打破數據壁壘,有效促進有財產可供執行案件的快速執結。滕州法院構建了執行懸賞機制,及時向社會公布執行線索舉報電話,發動社會力量共同參與執行。
市人民法院與公安、檢察機關聯合下發《關于在辦理執行階段刑事案件工作中加強協作配合的意見》《關于敦促被執行人自覺履行生效法律文書確定義務嚴厲打擊拒執犯罪的聯合通告》,逐步規范三方在移送、偵查、起訴和審判涉嫌拒執犯罪方面的工作流程,確保“移送一起,立案一起,起訴一起”,全面加大對拒不執行判決、裁定犯罪的打擊力度。此外,市人民法院堅持善意文明執行理念,創新拒執犯罪線索預移送機制,在部分案件中嘗試在拒執犯罪線索移送立案偵查前以書面通知形式正式告知被執行人,收到了以最低成本、最小代價敦促被執行人自動履行的良好效果。
(宋雯瑾?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