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2025年第十六屆滕州馬鈴薯產業發展大會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記者提問。
據了解,2025年第十六屆滕州馬鈴薯產業發展大會定于4月18日至19日舉辦,邀請中國蔬菜流通協會、中國農業科學院、山東省農業科學院有關領導嘉賓,省、市級領導及國內外薯類專家等參加。大會期間將觀摩馬鈴薯品種展示、收獲等現場。同時,將開展專家主題報告、合作簽約等系列活動。
據市農業農村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我市抓住國家馬鈴薯主糧化戰略機遇,堅持以“產品抓產業、產業抓鏈條、鏈條抓體系”的“大農業”理念,傾力構建貫通產銷加、融合農文旅、對接科工貿的馬鈴薯全產業鏈,全力打造全國菜用馬鈴薯行業“風向標”。滕州市馬鈴薯春秋兩季種植面積達70萬畝,產量達260萬噸,是全國馬鈴薯二季作區種植面積最大、單產最高、效益最好的縣(市)。
種業創新,良種先行。滕州馬鈴薯產業聚焦種業創新,內培外引、引育并舉,與中國農科院蔬菜所、浙江大學等科研院校及種薯企業合作,率先建成縣級馬鈴薯組培中心,先后引入76個優新品種。同時,我市扎根本土培育,“滕育1號”“滕育2號”“界星1號”通過農業農村部新品種登記。在內蒙古建設脫毒種薯繁育基地,全市脫毒良種普及率達100%,從源頭上筑牢了產業根基,為優質高產奠定堅實基礎。
種植升級,科技賦能。在種植環節,我市結合當地氣候、光照條件,開發大數據中心及馬鈴薯指數體系,精準指導種植,創新“兩薯一糧”高產高效種植模式與新四膜、三膜、二膜蓋栽培模式,保證種植溫度和濕度,巧抓“時間差”,延長供應期,填補市場空白。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全營養分餐式施肥等技術,實現節水、節肥、節藥30%以上,降低了病害發生率。制定8項團體標準、無公害及地標規程,成功創建20萬畝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獲評“全國馬鈴薯標準化示范縣”,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資源消耗低的現代化種植之路。
政策護航,規模增效。我市高度重視馬鈴薯產業發展,緊扣馬鈴薯主糧化戰略,將馬鈴薯產業納入現代產業體系,出臺專項規劃與12條舉措,推廣價格保險,實現政策聯動,全方位護航馬鈴薯產業高質量發展。自2000年起,規?;N植面積增長到25萬畝,多項產業指標在山東乃至全國名列前茅。
品牌立勢,市場拓局。我市打造以區域公用品牌為核心、企業品牌為補充的架構,認證36個“三品一標”,“滕州馬鈴薯”榮獲“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等稱號,品牌價值超過200億元。運用“電子標簽”實現質量追溯,提升品牌信譽。依托區位交通優勢,建立10萬畝直采基地、135座恒溫庫、800多家中介運銷組織,構建完善市場體系,物流網絡覆蓋全國及70多個海外國家地區,全力打造“買全國、賣全國”的市場格局。
產業融合,多元共進。我市深挖馬鈴薯產業潛力,放大“馬鈴薯+”效應,促進產業融合,積極搭建交流合作平臺,建成集生產、展示、旅游、科技于一體的主題文化公園與土豆文化館,以文化為魂,為產業添彩。目前,我市正向著全國春馬鈴薯良種集散、物流倉儲、價格形成和產銷信息匯集中心邁進,讓“小小馬鈴薯”釋放出多元發展的強大能量。
(王翊?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