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打破層級、部門、系統之間的界限及壁壘,充分整合轄區網格資源和社會力量,以“高效辦成一件事”思維探索實施“護學安校一件事”改革,著力構建協同聯動、高效運轉的校園及周邊安全防控綜合治理體系,有效維護了校園及周邊環境安全穩定。
我市以現有社會治理網格為基礎,將校園及周邊安全嵌入網格化管理全過程,構建形成“黨委+部門+學校+社區+志愿者”“五位一體”網格化管理模式,讓資源在網格疊加、力量在網格沉淀、工作在網格聯動、任務在網格落實。目前,全市所有學校、幼兒園均納入網格化管理,建立起“橫向到邊、縱向到底”的安全監管網絡。由市委政法委牽頭,公安、教體、交警、消防、市場監管等十余個職能部門為成員,成立校園及周邊安全防控綜合治理工作小組,明確職責分工,形成上下貫通、密切配合、協同發力的集成化指揮體系。同時建立領導包片、干部包校、執法人員蹲點執勤相結合的聯合監管機制,為青少年平安就學保駕護航。健全完善隱患排查治理報告、公示、承諾、督辦、整改銷號、責任追究六項運轉機制,對發現的問題公開亮屏、實時跟進、靶向監督,打造形成了安全隱患有人管、處置結果看得見的校園及周邊安全問題閉環處置鏈條。去年以來,集中開展校園安全大督查8次,累計排查并督促整改各類隱患600余處。
我市聚焦陣地前移,堅持互通共享理念,在校園層面,以學校網格為單元,創新設立“護學安校聯動工作室”,全方位搜集掌握事關校園及周邊安全穩定的各類信息,做到事前研判預警、事中化解處置、事后復盤跟進。在部門層面,每月定期召開“護學安校一件事”聯席會議,分析研判校園安全穩定形勢,研究對策措施,確保防范在前、化解在先。建立聯合巡查制度,組織網格執法力量常態化開展校園周邊環境專項巡查。去年以來,累計規范占道經營商戶500余家,查封校園周邊非法經營商戶38家,查處噪音污染30余處,學校周邊環境得到明顯改善。堅持風險共防,創新設置由1名民警、2名學校工作人員、N名家長志愿者組成的“1+2+N護學崗”,加強學生集中上下學時段和交通復雜路段的交通秩序管理。組織開展護學崗技能培訓,讓護學崗成員掌握基本交通指揮技能和安全防范知識,協助交警維持交通秩序。目前,全市中小學校、幼兒園護學崗設置率達100%,上下學高峰時段勤務“見警察、見警車、見警燈”“三見”工作落實率達100%。
我市突出數字賦能,打造智慧防控體系,引入智能交通系統,在校園周邊安裝電子警察、交通流量監測等設備,根據交通流量變化合理配置信號配時方案,做到信號配時與交通流量相匹配。目前,已在校園周邊主干道路設置8個測速點、16個違停抓拍區、3個超速信息顯示屏,實現了車輛智能測速、超速實時提醒、違停自動抓拍等多項功能,有力保障了校園周邊道路通暢。依托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信息技術,搭建“家校警”智能信息平臺,上線校園周邊環境智能感知、信息歸集分析、實時預警等數字化應用,加強公安、學校和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完善智慧校園管理設施,加裝防擁擠自動報警系統,部署視頻監控系統、智慧門禁系統,對校園圍墻電子圍欄進行查漏補缺,全市498所中小學、幼兒園實現“一鍵報警”裝置全覆蓋,重點部位高清監控全覆蓋。在學校和周邊探索建設多元聯控工作站,綜合運用“天網”系統、無人機防控系統、AI識別等技術手段,實時了解校園周邊動態,第一時間掌握安全隱患信息,全面提升校園及周邊安全防范水平。
(朱婷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