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交通運輸廳發布了2025年度《山東省交通運輸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我市交通運輸局申報的《“四好農村路”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探索》案例成功入選。
此次案例成功入選,標志著我市道路交通建設邁上了新臺階。近年來,市交通運輸局聚焦道路通行環境改善,著力提升基本公共服務成效,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從細處著手、向實處發力,大力實施80余千米的旅游公路建設,將沿線的自然生態、美麗鄉村、產業基地串聯起來,形成了廣闊的農文旅產業廊帶,激活了經濟發展新動能。積極搶抓省支持旅游公路建設機遇,在滕州南部規劃建設一條暢聯古滕文脈、串聯美麗鄉村、實現快進慢游的古薛河文旅產業經濟廊帶。全面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大力實施農村通村通戶道路硬化提升三年攻堅行動,著力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累計完成通村道路建設131.5千米、通戶道路硬化143.8千米、路面狀況改善285.1千米,改造農村危橋2座,全力打造更加優質普惠的農村交通基礎設施。
該局堅持建管養并重,注重引導職工開展技術創新活動,搭建學習平臺,發揮團隊作用,鼓勵專業技術人員推廣應用新材料、新工藝和新方法,開展技術創新和課題攻關,創造性地解決了一系列農村公路技術難題。大力開展了農村公路安全隱患整治攻堅行動,著力消除一批安全隱患、完善一批安全設施,持續提升全市農村公路交通安全水平。目前,整治農村公路隱患點42處,增設、更換交通標志127個、警示柱1036個,施劃交通標線1.78萬平方米,新設、更換護欄5500余米,完成破損路面修復養護5.49萬平方米,實施貼縫處理15000米,全市農村公路優良路率81.25%,優良中路率91.26%,列養率和經常性養護率持續保持100%,保障了農村公路安全暢通。
(朱婷婷?楊奔?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