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縱深推進污染防治攻堅,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捷報頻傳,環境質量實現系統性改善,多項指標刷新紀錄,高質量發展的生態基石日益穩固。
我市聚焦工業、揚塵、移動、生活四大“主戰場”,打出精準治污“組合拳”,磚瓦窯、機制砂等傳統產業升級改造同步發力,為發展騰出綠色空間;“車、油、路”協同治理成效顯著,全年路檢柴油貨車3024輛,嚴懲超標排放,淘汰老舊柴油貨車872輛,超額完成目標。去年,PM10濃度同比下降3.8%,空氣質量優良天數攀升至240天,同比增加25天,重污染天數大幅縮減至僅6天。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三水統籌”治理扎實推進,“有河有水、有魚有草、人水和諧”的美好圖景漸成現實。第一、第三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完成,第一、第四廠管網實現聯通,城郭河流域治理項目成功入選省級環保金融項目庫。崗頭河榮膺省級美麗河湖,全市省級美麗幸福示范河湖總數達8條。3個國控斷面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Ⅲ類標準,飲用水源地水質持續達標,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生態畫卷在城鄉間徐徐展開。
我市堅持土壤污染源頭嚴防嚴控,33家重點企業納入動態監管網絡。建設用地準入關口前移,完成23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多個歷史遺留污染地塊重煥生機。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獲評全省秸稈利用重點縣。農業面源污染防治試點有序鋪開,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變廢為寶,綜合利用率超90%,農村人居環境持續優化。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保持100%,牢牢守住了居民“腳下的安全”和“舌尖上的安全”。第三輪“四減四增”行動深入實施,魯南高科技化工園區成功躋身首批省級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無廢城市”建設步伐堅實,12家單位獲評省級“無廢細胞”,5家企業完成清潔生產審核。排污權交易探索取得突破,兩家企業以44100元/噸·年的價格競得盛隆化工排污權,市場機制激發減排活力。
我市堅持“剛柔并濟”優化營商環境,為1500余家企業“量體裁衣”制定應急減排方案,為7家企業定制績效提升路徑,發放服務手冊4000余份,解決難題1700余個;推行“差異化”執法,37家企業納入執法正面清單享受“無事不擾”;非現場執法比例提升至44.4%,最大限度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的干擾;對惡意違法“零容忍”,立案處罰55件,移送公安機關5起。高效環評審批保障75個重點項目落地,爭取8608.8萬元環保資金支持18項重點治污工程。
下一步,我市將始終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堅定不移推動綠色低碳轉型,深化“四減四增”行動,拓展“無廢城市”建設廣度和深度,培育壯大綠色發展新動能。持續優化生態環境領域營商環境,深化差異化監管和幫扶指導,高效服務重點項目落地,積極爭取政策資金支持,以更高標準、更實舉措、更優服務,加快建設天更藍、水更清、地更凈的美麗滕州,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加堅實的生態環境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