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通,百業興。一條條縱橫交錯的農村公路,連通城鄉、密織如網,連接著廣闊鄉村的新生活,更連接著農村群眾的美好愿景。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四好農村路”建設,持續補短板、強弱項,通過高標準建設、建管養并重、路產景融合等舉措,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截至目前,我市農村公路管養里程3102公里,其中縣道232公里、鄉道240公里、村道2630公里,農村公路密度207.5公里/百平方公里,形成了外通內聯、公交到村、安全便捷的城鄉交通一體化運輸網絡。
我市堅持高標準建設,暢通城鄉發展快車道,完善交通投融資平臺建設,把單一的純道路修建向經營道路轉變,用足用活融資政策,建立多渠道項目融資機制,成功爭取了“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項目”政策性貸款,走出交通發展銀行融資新路子,我市交通投融資平臺建設入選全省“四好農村路”建設典型案例。以此為依托,全力推動農村公路提檔升級,重點實施“4改6”“5改7”提質增效,在2024年建設通村道路98公里、通戶道路100公里的基礎上,今年繼續建設通村道路98公里、通戶道路68公里、縣鄉路大修57.3公里、改造危橋9座,不斷提高縣鄉公路三級路及以上比例,進一步提升農村公路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
為打造暢安舒美農村路,我市堅持建管養并重,印發《滕州市農村公路養護管理辦法》《農村公路“路長制”實施方案》,建立市鎮村三級“路長制”,構建農村公路日常養護與城鄉環衛一體化相結合的專業化、市場化養護模式。布設天地一體“交通綜合監控網絡”,實現對全市472公里縣鄉道路、77座大中橋健康狀況實時監測。建設治超非現場執法設施16處,點位管控區域貨運車輛超限超載違章率由原來15%下降到1%以下,非現場執法創新模式入選省廳《執法領域數據創新應用場景匯編》。扎實開展技術創新和公路養護課題攻關,“四好農村路”綠色低碳技術創新探索入選《山東省交通運輸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典型案例》;波紋鋼板加固石拱危橋改造技術入選《2024年度山東公路學會科技項目立項計劃》,有力維護了道路橋梁設施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截至目前,我市農村公路優良中路率91.26%,各項指標處于全省縣級前列。
我市不斷加快路產景融合,積極推進“農村公路+”模式,持續完善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建設,統籌優化線網運力資源,實現建制村(居)2公里以內公交線路全覆蓋,建成縣級分撥中心3個、鎮級共配中心13個、村級快遞服務站941個,開通3條“客貨郵”公交線路,“快遞進村”通達率達100%,打造了便民利民惠民運輸服務體系。同時,將農村公路與產業、文化、旅游等統籌推進、融合發展,高標準規劃建設76.3公里蓮微綠道和62.6公里的薛河綠道等農文旅產業廊帶,串聯沿線歷史文化、自然風光等特色資源,以農村公路引領“龍湖月色”“微湖漁家”等鄉村振興“兩區”創建,一條條旅游路、產業路、富民路通達四方,呈現出因路而興、因路而富、因路而美的新景象。
(朱婷婷?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