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安全郵箱登錄 | 政務服務門戶登錄 | 
繁體中文 | 無障礙瀏覽 |  長者版 | 關注我們 :
索引號 370481/2022-14437 主題分類 社會保障
成文日期 2017-11-09 發布日期 2017-11-09
發文機關 政府辦公室 關鍵詞 服務機構;民政部門;生活自理能力;社會工作;供養范圍;敬老院;供養;公示;供養對象;社會力量
發文字號 滕政發〔2017〕89號 有效性 有效

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
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
滕政發〔2017〕89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滕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為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切實保障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根據《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貫徹國發〔2016〕14號文件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魯政發〔2016〕26號)、《棗莊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棗政發〔2017〕10號)文件精神,結合我市實際,現提出如下實施意見。

一、總體要求????????????

以解決城鄉特困人員突出困難、滿足城鄉特困人員基本需求為目標,堅持托底供養、屬地管理、城鄉統籌、適度保障、社會參與的原則,落實政府托底保障職責,發揮社會力量作用,在全市建立起城鄉統籌、政策銜接、機制健全、運行規范、標準科學合理、資金渠道通暢、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將符合條件的特困人員全部納入救助供養范圍,切實維護他們的基本生活權益。

二、主要任務

(一)明確特困人員對象范圍。城鄉老年人、殘疾人以及未滿16周歲的未成年人,同時具備以下條件的,應當依法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無勞動能力、無生活來源、無法定贍養撫養扶養義務人或者其法定義務人無履行義務能力。具體認定辦法按照民政部發布的《特困人員認定辦法》執行。特困人員中的未成年人,滿16周歲后仍在接受義務教育、高中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的,可繼續享受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待遇。

(二)建立特困人員精準識別機制

1.全面摸底排查建檔。各鎮街民政部門對現有農村五保對象、城市“三無”人員以及其他符合救助供養條件的困難群眾,開展一次全面摸底排查,對照認定辦法和自理能力評定標準,精準采集數據信息,綜合評估其生活自理能力,劃分照料護理等級,詳細掌握特困人員基本情況、生存現狀和供養意愿。對已納入救助供養范圍的人員進行重新甄別,對摸底排查出的符合條件人員及時納入救助供養范圍。要以鎮街為單位,按照“一人一檔案”的要求,全面建立特困人員分類管理檔案,專人管理,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檔案由供養機構負責管理維護,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檔案由市民政部門、鎮街民政部門管理維護。

2.加強信息化管理。依托山東省社會救助信息平臺,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情況,納入數字化、信息化管理,建立縱向貫通市、鎮街兩級,橫向連接民政、財政、公安、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等相關部門的特困人員數據庫,不斷提高特困人員信息化管理水平。

3.客觀評估自理能力。各鎮街可參照《勞動能力鑒定職工工傷與職業病致殘等級》(GB/T16180-2014)、《老年人能力評估》(MZ/T039-2013)等有關標準,運用是否具備自主吃飯、穿衣、上下床、如廁、室內行走、洗澡能力等6項指標評估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已開展老年人能力評估的鎮街,評定為“能力完好”的可認定為具備生活自理能力;評定為“輕度失能”“中度失能”的可認定為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評定為“重度失能”的,可認定為完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各鎮街要積極探索委托醫療衛生機構、第三方專業機構等開展特困人員生活自理能力評估。

(三)落實救助供養形式。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形式分為在家分散供養和在供養服務機構集中供養。特困人員依法享有自主選擇救助供養形式的權利。經自理能力評估認定為具備生活自理能力的,鼓勵其在家分散供養;評定為完全或者部分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優先為其提供集中供養服務。

1.分散供養。對選擇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經本人同意,鎮街可委托其親友或村(居)民委員會、供養服務機構、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等提供日常看護、生活照料、住院陪護等服務,并簽訂相關協議,明確各方權利義務。

各鎮街要建立分散供養對象聯系、幫扶制度,定期探望分散供養對象,及時掌握其衣、食、住、醫等方面的情況,幫助解決生活上的困難。有條件的村(居)民委員會可從集體經營等收入中安排資金或者提供人力、物資,幫助改善分散供養對象的生活。鼓勵社區居民、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為分散供養對象提供幫扶、救助服務。充分發揮農村幸福院、社區日間照料中心的作用,有條件的鎮街可為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提供無償或低償的日間照料服務。繼續探索推進家庭托養、寄養和社會助養,確保其“平時有人照應、生病有人看護”。

2.集中供養。對需要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由各鎮街民政部門按照便于管理的原則,就近安排到相應的供養服務機構,供養服務機構無特殊理由不得拒收;也可以采取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安排到其他養老服務機構供養;未滿16周歲的,安置到兒童福利機構。特困人員、相關服務機構、市民政部門或鎮街三方簽訂集中供養協議,明確各方權利和義務。

各鎮街要積極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滿足特困人員多樣化、個性化服務需求,統籌各方資源提高服務供養能力。

(四)明確救助供養內容。特困人員救助供養主要包括:提供基本生活條件,對生活不能自理的給予照料,提供疾病治療,辦理喪葬事宜。

集中供養人員由供養服務機構統一提供食宿、衣物、零用錢、基本照料、疾病治療及護理服務等;分散供養人員通過社會化發放的方式,領取基本生活標準部分救助金。

全額資助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個人繳費部分。醫療費用按照基本醫療保險、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等醫療保障制度規定支付后仍有不足的,由救助供養經費予以支持。有條件的鎮街應依托專業醫療機構對患有精神疾病的特困人員進行集中治療。

特困人員死亡后,享受政府基本殯葬減免待遇,包括遺體接運(含抬尸、消毒)、存放(含冷藏)、火化、骨灰存放等4項基本服務。其喪葬事宜,集中供養的由供養服務機構辦理,分散供養的由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委托村(居)委員會或者其親屬辦理。按照供養人員生前愿望、遺產情況和親屬意愿等條件,可選擇安葬到公益性公墓(骨灰堂)或經營性公墓的公益墓地。

對符合規定標準的住房困難的分散供養特困人員,采取適當方式給予住房救助。對在學前教育階段就讀普惠性幼兒園和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學的特困人員,給予教育救助;對在高中教育(含中等職業教育)、普通高等教育階段就學的特困人員,根據實際情況給予適當教育救助。

支持、引導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專業社會工作者為特困人員提供困難幫扶、社會融入、心理疏導、社會康復、權益維護等專業服務,積極構建物質資金幫扶與心理社會支持相結合、基本照料服務與專業化個性化服務相配套的供養模式。

(五)細化救助供養標準。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標準包括基本生活標準和照料護理標準兩部分,由市里確定、公布,并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物價變化情況適時調整。集中供養的特困人員,其供養金按救助供養標準撥付給集中供養服務機構。分散供養的特困人員,其供養金的基本生活標準部分發放給其個人,供養金的照料護理標準部分可由各鎮街統籌使用,按照委托照料服務協議,發放給受委托的單位、個人或購買服務,用于向供養人員提供日常照料或生病護理服務。

市民政部門要規范委托服務行為,明確協議中服務項目、費用標準、責任履行、責任追究等內容;要指導鎮街與受托方簽訂照料服務協議,并加強對協議履行情況的監督,督促協議約定服務事項落實到位。

(六)規范審核審批程序。市民政部門、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和村(居)民委員會要嚴格申請、受理審核、審批、終止等程序,做到程序完備、操作規范、檔案資料齊備。

1.申請程序。申請特困人員供養,由本人向戶籍所在地鎮街民政部門提出書面申請,按規定提交相關材料,書面說明勞動能力、生活來源以及贍養、撫養、扶養情況,授權核查其收入、財產狀況。本人申請有困難的,可以委托村(居)民委員會或者他人代為提出申請。對無民事行為能力等無法自主申請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以及村(居)民委員會應當主動幫助其申請。

2.受理審核。鎮街民政部門收到申請人救助供養申請后,對申請材料齊全、符合規定的應當受理;申請材料不齊全的,應當一次性告知申請人需要補充的全部內容,逾期不告知的視為受理。對明顯不符合條件或不屬于本行政機關職權范圍的,不予受理并說明理由。

鎮街民政部門應當自收到申報材料之日起10個工作日內,對申請人申報材料和實際生活情況進行初審,提出審核意見,在申請人所居住村(居)公示,公示期不少于7天。公示期滿后將審核意見、公示結果和申報材料報市民政部門審批。對初審不符合條件的,書面通知申請人并說明理由。申請人及有關單位、組織或者個人應當配合調查,如實提供有關情況。

3.審批程序。市民政部門負責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審批,應當全面審查鎮街民政部門上報的調查材料和審核意見,并隨機抽查核實,于20個工作日內作出審批決定并明確照料護理標準等級。對符合條件予以批準的申請,在申請人所居住村(居)公示;對不符合條件不予批準的,應當書面向申請人說明理由。

4.終止程序。特困人員不再符合救助供養條件、死亡、自愿申請停止救助供養的,村(居)民委員會或者供養服務機構應當于15日內告知鎮街民政部門,由鎮街民政部門審核并在15日內報市民政部門核準后,終止其救助供養資格并予以公示。終止救助供養后,符合最低生活保障或其他社會救助條件的,要及時納入相應救助范圍,確保其基本生活。

(七)提升供養服務機構管理服務水平

1.明確供養服務機構基本保障功能。各鎮街要進一步明確政府設立的敬老院、福利院等供養服務機構的功能定位,強化為特困人員服務、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的職責和義務。積極推動農村供養服務機構依法辦理法人登記,建立健全內部管理、安全管理和服務管理等各項制度,為特困人員提供日常生活照料、送醫治療等基本救助供養服務。

2.加強供養服務機構設施建設。各鎮街要將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納入本鎮街“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專項規劃,加快推進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建設改造和設施達標,重點加強對現有機構的改建、擴建和設施改造,使無障礙設施改造、應急呼叫系統設置、安全監控系統以及獨立感煙報警器等消防安全設備,符合生活不能自理特困人員照料護理要求,不斷提高機構托底保障能力。要積極推進鎮街敬老院改革,改善鎮街敬老院供養條件。對“小、散、遠”的鎮街敬老院,要重新進行規劃布局,合并建立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實現鎮街集中統一管理。經衛計部門批準,有條件的供養服務機構可設立醫務室或護理站。?

3.提升供養服務機構管理服務能力。各鎮街要不斷充實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隊伍,提升鎮街敬老院管理服務水平,加強護理型服務人員配備,合理配備使用專業社會工作者。按照護理照料服務人員與自理、部分喪失和全部喪失生活自理能力的人員分別不低于1:10、1:6、1:3的比例配備工作人員。鎮街敬老院選聘工作人員應由市民政部門聯合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統一組織實施,選聘工作人員年齡不得超過60周歲,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符合有關條件的,按照規定落實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要通過引進來、送出去、加強崗位培訓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專業人才投身特困人員供養服務,多渠道提升供養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業務能力和專業技能,不斷提高供養服務機構管理服務水平。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各鎮街要切實加強組織領導,強化其托底保障功能,進一步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切實擔負起資金投入、工作條件保障和監督檢查責任。要建立健全“政府領導、民政牽頭、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加強協調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市民政部門要切實履行主管部門職責,發揮好統籌協調作用,重點加強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日常管理、能力建設,推動相關標準體系完善和信息化建設,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加強對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等社會救助工作的績效評價;加快健全完善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管理體制,確保上下對口、高效聯動。發改部門要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納入相關專項規劃,支持供養服務設施建設。財政部門要做好相關資金保障工作。教育、公安、人社、住建、農業、文廣新、衛計、殘聯、老齡辦等相關部門單位,要按照各自職責分工,積極配合民政部門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相關工作。鎮街民政部門負責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的申請受理、審核和供養管理服務等具體工作。村(居)民委員會協助鎮街民政部門做好特困人員的主動發現、調查核實、民主評議、公示以及分散救助供養對象日常生活照料等工作。

(二)強化資金保障。各鎮街要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所需資金、政府設立的供養服務機構運轉費用等列入同級財政預算,強化資金保障。各鎮街可通過爭取社會慈善、捐贈等方式,支持特困人員供養服務機構改善條件、完善配套設施。有集體經營收入的村(居)民委員會,可從中安排資金用于特困人員照料護理等救助供養工作。各鎮街要完善救助供養資金發放機制,確保資金及時足額發放到位。

(三)做好制度銜接。各鎮街要統籌做好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與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障、最低生活保障、孤兒基本生活保障、社會福利等制度的有效銜接。符合相關條件的特困人員,可同時享受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等社會保險和高齡津貼等社會福利待遇。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不再適用最低生活保障政策。納入孤兒基本生活保障范圍的,不再適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納入特困人員救助供養范圍的殘疾人,不再享受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

(四)加強監督管理。民政、財政部門和審計部門要加強對供養資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嚴肅查處擠占、挪用、虛報、冒領等違紀違法行為。

(五)引導社會參與。各級各部門要積極建立社會力量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的機制和渠道,為社會力量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提供便利條件。鼓勵群眾團體、公益慈善等社會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和企事業單位、志愿者等社會力量參與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工作。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采取公建民營、民辦公助等方式,支持供養服務機構建設。加大政府購買服務和項目支持力度,落實各項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收費減免等政策,引導、激勵公益慈善組織、社會工作服務機構,以及社會力量舉辦的養老、醫療等服務機構,為特困人員提供專業化個性化服務。

(六)加強政策宣傳。各級各部門要通過開展“社會救助宣傳周”等活動,借助網絡、廣播、電視、村(居)公示欄等平臺,大力宣傳特困人員救助供養政策,提高社會知曉度,積極營造全社會關心關愛特困人員的良好氛圍。


滕州市人民政府
2017年11月9日


文件文字版:

滕政發〔2017〕89號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doc

文件PDF版:

滕政發〔2017〕89號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pdf
友情鏈接:
Copyright @ 2000-2018 Tengzhou China.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共滕州市委、滕州市人民政府版權所有 魯ICP備12014628號 政府網站標識碼:3704810032
主辦:滕州市大數據中心 Tel:0632-5888998 E-mail:tzxxh638@zz.shandong.cn
360網站安全檢測平臺 魯公網安備 37048102000005號
滕政發〔2017〕89號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doc 滕政發〔2017〕89號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進一步健全特困人員救助供養制度的實施意見.pdf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免费成人在线电影| 夜先锋av资源网站| 天堂…在线最新版资源| 又粗又大又硬又爽的免费视频| 久久久久久久综合狠狠综合| 麻豆md传媒md00中国| 机机对在一起30分钟软件下载| 国产欧美日韩另类一区乌克兰| 亚洲va在线va天堂成人| 亚洲国产最大av| 热re99久久精品国产66热| 天天干天天操天天操| 亚洲精品美女久久久久| 中文japanese在线播放| 综合久久99久久99播放| 成人性生免费视频| 全彩调教侵犯h本子全彩网站mj| а√天堂资源官网在线资源| 男人的j进入女人的p的动态图| 天堂新版8中文在线8| 亚洲熟妇无码乱子av电影|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欧美多人性受xxxx喷水| 国产男女猛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国产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久久久性| 精彩视频一区二区| 女性成人毛片a级| 亚洲第一综合色| 亚洲五月激情综合图片区| 曰批免费视频播放在线看片二| 国产乱码卡一卡2卡三卡四| 中文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 男女拍拍拍免费视频网站| 国产高清免费视频| 乱人伦人妻精品一区二区| 蜜臀91精品国产免费观看| 性欧美乱妇高清COME| 交换同学会hd中字| www.天天射| 欧美日韩国产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