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370481/2022-14485 | 主題分類 | 農業、畜牧業、漁業 |
成文日期 | 2018-09-29 | 發布日期 | 2018-09-29 |
發文機關 | 政府辦公室 | 關鍵詞 | 小麥;玉米;防火;品牌;現代農業產業;新型職業;水肥;農機;機械化技術;良種覆蓋率 |
發文字號 | 滕政發〔2018〕53號 | 有效性 | 失效 |
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18年“三秋”工作的意見
滕政發〔2018〕53號
為全面做好今年的“三秋”工作,加快現代農業發展步伐,努力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特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和任務目標
(一)指導思想:以各級農業農村工作會議精神為指導,強化政策扶持,整合資金投入,突出良種良法配套、農機農藝結合、安全防火并重,深入開展整建制糧食高產創建和綠色增產模式攻關,加快發展現代農業,促進全市農業農村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二)任務目標:全市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78萬畝以上,良種覆蓋率100%,寬幅精播率70%以上,玉米機收秸稈粉碎還田率99%以上;深耕深松面積達到18萬畝以上。抓好“三秋”安全防火,確保萬無一失。
二、全力做好“三秋”生產工作
(一)抓好玉米機收工作。落實玉米適期晚收技術措施,針對今年我市玉米生產實際,因地制宜引導農民適期晚收,進一步鞏固增產基礎,確保玉米豐產豐收。以創建全國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縣為總抓手,重點發展玉米籽粒收獲、秸稈青貯、深松深耕及烘干機械化技術,加快玉米機械化生產向全程推進。切實發揮農機主力軍作用,科學調度全市1800余臺玉米聯合收割機,積極引進外地機械1000臺以上,提高作業效率,力爭玉米機收秸稈粉碎還田率達到99%以上。依托農機合作社等農業經營主體,大力推行“一條龍”作業、訂單作業、承包作業及托管服務,實現農業適度規模化經營。
(二)提高小麥秋種質量。通過舉辦培訓班、印發明白紙、深入田間指導等形式,全面普及秋種技術。大力推行測土配方施肥,引導增施有機肥,利用腐熟劑加速玉米秸稈腐解速度,提高土壤有機質含量,提升地力水平。大力推廣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堅持耕、松、旋、耙、壓相結合,積極推行深耕深松、機械耙壓、小麥深松分層施肥精量播種等關鍵技術,嚴格控制播量和播種深度,切實提高秋種質量。今年我市小麥適播期為10月5日—15日,最佳播期為10月7日—12日,要努力擴大最佳播期播種面積。
(三)做好小麥統一供種工作。積極整合農業項目資金,實施小麥良種統一供種,加快小麥優良品種推廣步伐,提高良種覆蓋率、統一供種率和技術推廣到位率。重點推廣適宜滕州區域種植的優良小麥品種,嚴禁推廣使用未經審定的品種。加強對供種企業的監管,抓好小麥種的質量監測和機械包衣,加快良種發放進度,確保在10月5日前發到農戶手中。各鎮街要強化措施,保證補貼面積落實到位、良種按時發放到戶,指導農戶妥善保管晾曬,防止種子發霉變質。
(四)突出抓好“三秋”秸稈禁燒工作。結合以往有效的做法,突出宣傳發動、責任落實、巡查督導全覆蓋,強化監管,嚴防死守,堅決實現禁燒目標。通過采取綜合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秸稈禁燒工作,筑牢防火墻,編織安全網,確保“三秋”期間不著一把火、不冒一股煙。要做到市、鎮街、村居層層有目標、處處有人管,對田間地頭、主要道路、重要地段、城鄉交界處晝夜巡查,做到無空隙、無盲點、不留死角,有煙必查、有火必罰、有責必究。積極探索秸稈禁燒的長效機制,大力推行玉米聯合收獲、秸稈還田、土地深松、小麥免耕播種作業,減少秸稈焚燒的機會,穩步提高秸稈綜合利用水平。
三、加快推進鄉村產業振興
(一)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立足我市農業優勢、產業優勢和區位優勢,規模發展糧食、蔬菜、畜牧等優勢主導產業,全力打造優勢產業格局。穩定糧食生產,積極調整糧食作物品種結構和生產布局,大力發展市場銷路好、效益高的糧食作物,不斷提高種糧比較效益。推進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工作,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實施耕地質量提升計劃,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開展糧食綠色高質高效創建,加大新技術、新措施攻關推廣和應用,利用生物技術、物聯網信息、新材料等新科技,推進產能提升和效益增加相統一。加強農業物質技術裝備建設,實施新增千億斤糧食、高標準農田建設、耕地質量提升、良種統供等建設項目,加快建成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提高糧食綜合產能。統籌抓好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發展高效蔬菜種植,繼續實施“百萬畝規模”“百億元產值”“百年品牌”馬鈴薯產業“三百”工程,進一步做大做強優勢特色產業,努力把優勢調強、把產業調大、把鏈條調長、把質量調優、把效益調高,切實增加農民收入。
(二)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區。依托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帶動,在種養加、貿工農、產加銷一體化的基礎上,推動一產接二連三,不斷開發農業多種功能,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以豐谷云農、云嶺田園、魯班小鎮、古薛農業公園、洪緒龍園等為建設重點,聚集現代生產要素,建設10大現代農業產業園,培植10大農業龍頭企業、10大都市現代農業示范園區。加快推進農村創業創新,加強政策扶持,開展創業創新培訓,以國家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示范縣為平臺,整合各類培訓資金資源,建設200所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學校、100處田間課堂和實訓基地,培育1萬名新型職業農民,讓“雙創”成為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
(三)實施品牌創建工程。按照山東省農業品牌發展戰略統一部署,加大滕州馬鈴薯、龍陽綠蘿卜、北大倉面粉等農業品牌的宣傳力度,加快果菜標準園、標準化畜禽養殖示范場和標準化農產品基地建設,突出抓好品牌建設、品質管理,打造一批富有特色、優質安全的農產品品牌,新增“三品一標”認證10個以上,重點打造億佳田園荷葉茶、老滕縣辣椒醬、魯班寨土豆煎餅、錦旺食品等10個企業品牌產品,增強農業品牌意識,擴大優質品牌影響,打造宣傳推介滕州品牌農產品的多元窗口。
(四)推行綠色農業生產方式。加快促進農業節本增效,集中建成一批高效節水灌溉工程,推廣田間節水技術和設施。實施沃土工程、有機質提升、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示范等項目,減少化肥農藥投入,鼓勵使用農家肥、新型有機肥和生物農藥,開展病蟲草害全程統防統治和綠色生物防控,建立多元化、社會化病蟲害防治專業服務體系,減少農藥用量。積極推廣果菜水肥一體化技術,建設水肥一體化示范基地,實現農業生產節本增效。積極推進小麥、馬鈴薯等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減少面源污染,減輕防火壓力。有效調整復種指數,恢復土壤合理結構,促進生態環境改善和資源永續利用,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四、加強領導,確保各項工作落實到位
各級各部門要立足踐行群眾路線和保障農業生產,積極作為,履職盡責,堅決打好三秋生產和秸稈禁燒總體戰。各鎮街對三秋生產和秸稈禁燒工作,要切實做到思想認識、組織領導、工作措施、人員落實、物資保障“五到位”,主要負責同志要深入田間地頭一線,多到實地了解掌握情況。農業、農機部門要組織農藝和農機專家,做好三秋生產的技術指導服務;財政、金融部門要積極深化金融改革,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農機、供銷、石油部門要搞好農機具、化肥、柴油等農資儲備供應;水利部門要做好農田基礎設施的維護工作,盡可能防止三秋生產對水利設施的損害;林業部門要做好林木管護、安全防火和白蛾防控工作;市場監管、農業等部門要加大種子、農藥和化肥市場整頓力度,確保農民用上放心農資;供電部門要保障三秋供電;氣象部門要加強氣象信息的預測和及時發布;政法、農業、公安、環保等部門要突出抓好秸稈禁燒、安全防火、社會治安等工作,對全市秸稈禁燒情況組織24小時巡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理。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各司其職、密切協作、齊抓共管,形成職責明確、分工配合、層層推進的整分點體合力,確保全面完成三秋生產各項工作任務。
滕州市人民政府
2018年9月29日
文件文字版:
滕政發〔2018〕53號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18年“三秋”工作的意見.doc文件PDF版:
滕政發〔2018〕53號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做好2018年“三秋”工作的意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