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號 | 370481/2022-14519 | 主題分類 | 農業、畜牧業、漁業 |
成文日期 | 2020-03-04 | 發布日期 | 2020-03-04 |
發文機關 | 滕州市人民政府 | 關鍵詞 | 農業農村;牽頭單位;鄉村;用地;產業;工商資本;財政局;信息化;農產品 |
發文字號 | 滕政發〔2020〕6號 | 有效性 | 有效 |
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全市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
滕政發〔2020〕6號
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滕州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市政府各部門,各企事業單位: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黨的十九大精神,認真落實《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國發〔2019〕12號)和《山東省促進鄉村產業振興行動計劃》(魯政發〔2020〕1號)要求,全面推進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確保到2025年,全市鄉村產業振興取得重大突破;到2030年,鄉村產業體系更加完善,全市半數以上鄉村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制定本實施意見。
一、突出優勢產業,推進高質量發展
(一)穩定糧食生產。扛穩糧食安全重任,著力穩面積、穩產量,鞏固提高糧食生產穩定度。嚴守129.4538萬畝耕地紅線,以永久基本農田、糧食生產功能區等為重點,加快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增強糧食生產能力,確保糧食總產量保持在78萬噸左右。(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和改革局;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
(二)推進生豬穩產保供。深入實施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落實好環評、用地、信貸等各項扶持政策,支持發展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確保2020年年底生豬生產接近常年水平,2021年恢復正常。調整優化養殖結構,推進畜牧漁業轉型升級,提高穩產保供能力。(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棗莊市生態環境局滕州分局、市財政局)
(三)發展高效設施農業。在設施農業、林業方面,以擴大蔬菜、苗木等作物設施種植面積為重點,新建改建一批智能溫室、日光溫室和塑料大棚;在設施牧業方面,以提高生豬、肉雞等畜禽規模化養殖比重為重點,新建改建一批規模以上生態養殖場;在設施漁業方面,以推廣工廠化養殖為重點,進一步擴大漁業設施養殖面積。(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自然資源局、市財政局、市統計局)
(四)做強優勢特色產業。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思路,以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等為載體和依托,創建一批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到2025年,培育2個以上十億級、2個以上億級產業集群。(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和改革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二、深化融合發展,增強鄉村產業聚合力
(五)深化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大力培植終端型、體驗型、循環型、智慧型新產業新業態,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冷鏈物流中心,重點支持產品研發、技術創新、設備改造及果蔬鮮切、中央廚房、直供直銷等環節。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支持規模以下企業轉規上。加大“雙招雙引”力度,積極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農業“新六產”。到2025年,爭創省級農產品加工強縣,爭創示范企業7家,創建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2家,培育一批市級“新六產”示范鎮、示范主體。(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發展和改革局;配合單位: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
(六)優化鄉村休閑旅游業。大力培育賞花采摘、休閑度假、民俗和體育健身等鄉村旅游業態,重點開展農漁家樂、鄉村民宿、森林人家和康養基地建設,創建一批鄉村旅游示范鎮村和示范點、休閑農業精品園區和規模適度的田園綜合體。到2025年,鄉村旅游消費收入達到30億元。(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文化和旅游局;配合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衛生健康局)
(七)提升鄉村服務業。加快發展農機作業及維修、土地托管、農資供應、綠色技術、廢棄物利用、農產品初加工、農產品營銷等農業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批發零售、養老托幼、環境衛生等農村生活性服務業。深入推進信息進村入戶,實施“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加快農村現代物流體系建設。到2025年,創建省級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示范組織7家,全市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92%;農產品網絡零售額達到13.2億元。(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局、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市大數據局、市供銷合作總社)
三、推進綠色發展,促進鄉村產業持續增長
(八)提升耕地質量。深化“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加快高標準農田建設。全面應用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技術,推廣農作物病蟲害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生態地膜栽培和秸稈高效利用模式及技術,推動廢舊地膜、微灌材料和農藥包裝廢棄物等回收處理,實現農田灌溉用水總量零增長,化肥、農藥使用量負增長。穩步推進農用地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利用。到2025年,全市推廣水肥一體化面積10萬畝,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穩定在95%以上。(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科學技術局、市自然資源局、棗莊市生態環境局滕州分局)
(九)推進種養循環發展。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先試支撐體系建設試點,實施國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提升動物防疫和糞污資源化利用水平。開展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試點、化肥減量增效試點,推廣廁所糞污好氧發酵等資源化利用技術,大力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到2025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平均達到90%以上。(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十)提升農產品質量品牌。重點培育一批果菜茶標準園、畜禽標準化示范場、水產健康養殖示范場。建立覆蓋全市的農業投入品和農產品檢測監管平臺,進一步加強農藥獸藥管理,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加快“三品一標”認證,推進品牌農產品與市場有效對接,打造一批知名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和企業產品品牌。到2025年,全市建成綠色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基地80萬畝以上。(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四、強化創新驅動,打造鄉村產業科技支撐
(十一)加快發展現代種業。加快培育“育繁推一體化”現代種業企業。加強地理標志產品種質資源保護,推進“棗莊黑蓋豬”等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和開發。到2025年,全市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達到99%,畜禽良種覆蓋率穩定在98%以上,水產良種覆蓋率達到60%以上。(牽頭單位:市科學技術局、市農業農村局)
(十二)深化農技推廣創新。加快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引進、試驗、示范、推廣。培育農業“政產學研金服用”創新創業共同體,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參與現代農業產業園、產業強鎮建設,鼓勵科技人員領辦創辦鄉土產業名品村。搭建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建立健全成果轉化服務機制。到2025年,全市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8%。(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學技術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局)
(十三)提升農業科技園區。爭創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爭創省級及以上農業科技園區,打造一批科技引領示范鎮村。統籌全市優勢創新資源,開展農業新技術、新產品、新模式、新業態等集成創新,加快先進成熟技術成果落地轉化,促進園區特色優勢產業提質升級。(牽頭單位:市科學技術局;配合單位: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農業農村局)
五、培強產業主體,激發鄉村產業發展活力
(十四)構筑鄉村產業平臺。按照“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思路,突出主導產業,圍繞多主體參與、多要素聚集、多業態發展,創建市級及以上現代農業產業園7個;鎮街圍繞區域特色種養業、特色加工業、特色文旅業,創建市級及以上農業產業強鎮7個;村級圍繞傳統手工業、傳統食品業、傳統小商品加工業等,創建市級及以上鄉土產業名品村50個。通過平臺打造,促進市、鎮、村聯動發展,輻射帶動鄉村產業興旺。(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商務和投資促進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十五)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引領作用和農民群眾主體作用,推進黨支部領辦合作社。大力培育社會化服務組織,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推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三級聯創,開展農業產業化聯合體示范創建,重點支持農產品加工基礎設施建設。到2025年,創建省級家庭農場示范場8家,省級農民合作社示范社10家,規模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35家,省級農業產業化示范聯合體5個。(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十六)培養鄉土人才。圍繞農業產業布局,編制急需人才目錄,定期集中發布,定向引進人才,制定優惠政策,提升鄉村吸引吸納人才能力。分層分類分模塊培訓職業經理人、青年農場主、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頭人。編制鄉村產業人才開發路線圖,引進海內外適用人才,引導農民工、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業科技人員和“田秀才”“土專家”“鄉創客”創新創業,培育一批富有活力的農村產業帶頭人。到2025年,全市農村實用人才總量穩定在2萬人。(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委組織部、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
六、完善政策措施,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
(十七)完善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建立鄉村振興財政投入持續增長機制。鼓勵按市場化方式設立鄉村產業發展基金。金融機構應加大鄉村產業信貸支持。推動溫室大棚、養殖圈舍、大型農機、土地經營權依法合規抵押融資。深化國家農村改革試驗區建設,做好農村集體資產股權質押貸款試點。支持龍頭企業組織基地農戶統一對接保險、擔保、銀行等金融機構,探索“政企農銀保擔”多位一體的農業產業鏈融資模式,推廣“魯擔惠農貸”“魯青基準貸”業務。深化鄉村振興重大項目庫建設,每年篩選2個以上重大涉農項目入庫,積極爭取農業發展銀行綜合授信資金。(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和改革局;配合單位:市金融服務中心、人民銀行滕州支行、農業發展銀行滕州支行、市農村商業銀行、市農業農村局)
(十八)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推動農業保險從保物化成本向保完全成本、保價格、保收入轉變,重點探索推進特色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助推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建設。開展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試點。認真落實地方特色險種省級獎補政策,實現特色保險“一縣一品”,擴大保險覆蓋面。鼓勵保險機構開展涉農商業保險,形成“政策性保險引導、商業性保險補充”的農業保險格局。(牽頭單位:市財政局、市發展和改革局、市農業農村局;配合單位:市金融服務中心、人民銀行滕州支行)
(十九)強化鄉村產業用地保障。在符合國土空間規劃前提下,通過村莊整治、土地整理等方式節余的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優先用于發展鄉村產業項目。新編縣鄉級國土空間規劃應安排不少于10%的建設用地指標,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用地。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計劃時,應安排至少5%新增建設用地指標保障鄉村重點產業和項目用地。將種植養殖配建的輔助設施用地納入農用地管理。農業設施用地可以使用耕地,強化農業設施用地監管,嚴禁以農業設施用地為名從事非農建設。探索推廣鄉村產業發展“點供”用地模式。建立臺賬和數據庫,利用4年時間全面盤活利用現有閑散土地。深化農村宅基地“三權分置”改革,鼓勵村集體和農民盤活利用閑置宅基地、閑置住宅,通過自主經營、合作經營、委托經營等方式,依法依規發展民宿、鄉村旅游等業態。(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局、市農業農村局)
(二十)有序引導工商資本下鄉。引導工商資本投資興辦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種植養殖、農產品精深加工、產品流通、品牌營銷、農業科技服務等產業。落實支持政策,對工商資本新增投資1億元以上的鄉村振興項目,由省市縣財政聯動按照實際新增投資總額的1%給予獎補。工商資本要依法依規開發利用農業農村資源,不得違規占用耕地從事非農產業,不能侵害農民財產權益。(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商務局和投資促進局;配合單位:市財政局、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市自然資源局、市市場監督管理局)
滕州市人民政府
2020年3月4日
文件文字版:
滕政發〔2020〕6號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全市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docx文件PDF版:
滕政發〔2020〕6號滕州市人民政府關于促進全市鄉村產業振興的實施意見.pdf